- 简介
- 课程目录
课程简介
《文明在水之洲》是一门人文知识拓展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,旨在使学生能够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,吸取传统水文化的精髓,树立人水和谐观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它既适用于大学生,也兼顾从业人员素质提升,以及社会大众的人文教育和科普教育。
教学目标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重在使学生能够树立人水和谐观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,保护、传承和发展水文化,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,提高职业素质、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能力。具体教学目标如下:
(一)知识目标
激发学生学习流域文明和中华优秀水文化的兴趣,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和文化积淀,使学生了解融自然、科技、人文、艺术、历史等于其中的博大精深的水文化内涵,熟悉世界水物质文化遗产和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,掌握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水文化遗产,树立人水和谐观和人类可持续生存理念,并保护、传承、发展水文化。
(二)能力目标
学于内而形于外,使学生能够将人类可持续生存理念和水文化保护、传承与发展融入到生活之中和工作之中,将内在的文化素养体现于言行举止之中。
(三)素质目标
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“忠诚、干净、担当,科学、求实、创新”的新时代水利精神,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、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,具有较好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。
教学大纲
本课程遵循高职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,按照“加强基础,注重能力,突出应用,适度弹性,兼顾体系”的原则,以传递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,确定教学内容。在课程设计中将自然、社会、科技及流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,将连续5000多年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,将人类可持续生存等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体系,拓展学生视野,开拓学生思维,陶冶学生情感,丰富学生人文知识。共包含6个学习任务,具体如下:
表1-1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表
项目(章)编号 | 项目(章)名称 | 学习工作任务(节名称) | 学 时 | |
翻转课堂 | 网络学习 | |||
项目一 | 宇宙中的水孕育地球生命 | 一、水从哪里来 | 1 | 1 |
二、形态各异的水 | ||||
三、水孕育生命 | ||||
四、择水而居开启原始文明 | ||||
项目二 | 大河流域缔造人类文明 | 一、两河浇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| 1 | 1 |
二、尼罗河成就古埃及文明 | ||||
三、流域变迁伴随古印度文明涅槃 | ||||
四、奔向未来的大河传承华夏文明 | ||||
项目三 | 水文化构筑独特水民俗水思想 | 一、上古神话衍生神秘水文化 | 1 | 1 |
二、水崇拜主导传统民俗文化 | ||||
三、传统水思想凝结古代哲学精髓 | ||||
项目四 | 治水先驱书写不朽史诗 | 大禹——“微禹,吾其鱼乎” | 1 | 2 |
王景——“王景治河,千载无患” | ||||
潘季驯——“以河治河,以水攻沙” | ||||
靳辅——“疏浚并举” | ||||
项目五 | 治水先驱创造古代水利工程奇迹 | 一、“疏浚芍陂淮水引,安澜古堰稻香存”——芍陂 | 2 | 1 |
二、“疲秦之计”建万世功——郑国渠 | ||||
三、“咫尺江山分楚越”——灵渠 | ||||
四、“古堰历千年,至今犹伟岸”——都江堰 | ||||
五、“莫道隋亡为此河,至今千里赖通波”——京杭大运河 | ||||
项目六 | 人水和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| 一、干涸湮没古城辉煌 | 2 | 2 |
二、黄金水道撬动世界经济 | ||||
三、水推动绿色能源开发 | ||||
四、“驭水之道”守护城市之魂 | ||||
机 动 |
|
| ||
总 计 | 16 |
表1-2 项目一教学内容与技能要求表
项目一:宇宙中的水孕育地球生命 | 参考学时:2 学时 | |||
项目的任务:认识、理解水与生命起源、水与人类文明的密切关系 | ||||
学习目标 | 知识目标:认识水的产生,水与生命起源,水与人类文明起源的关系 | |||
能力目标:理解掌握水与生命起源,水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| ||||
素质目标:激发学生学习世界各流域文明和中华优秀水文化的兴趣,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和文化积淀,提高保护水文化意识 | ||||
学习内容: (1) 水从哪里来 (2)形态各异的水 (3)水孕育生命(4)择水而居开启原始文明 | ||||
训练项目: (1)“宇宙大爆炸”学说 (2) 地球上的水的产生 (3)水与人类文明 | ||||
媒介:教学课件、在线开放课程、视频。 | 考核与评价:完全过程评价方式进行目标考核,按100制评定。 | 教师需要的能力: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能力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。 |
表1-3 项目二教学内容与技能要求表
项目二:大河流域缔造人类文明 | 参考学时:2学时 | |||
项目的任务:古老的大河流域与古文明的昌盛、衰落溯源 | ||||
学习目标 | 知识目标:了解认识古老的河流对世界四大文明的影响,早期城市因河而兴、因河而衰的历史 | |||
能力目标:理解掌握大河流域与人类文明起源的关系,探寻大河流域的城市为何因河而兴、因河而衰,有些却因河而盛 | ||||
素质目标:激发学生学习世界各流域文明和中华优秀水文化的兴趣,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和文化积淀,提高保护水文化意识 | ||||
学习内容:(1)两河浇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(2)尼罗河成就古埃及文明 (3)流域变迁伴随古印度文明涅槃(4)奔向未来的大河传承华夏文明 | ||||
训练项目: (1)四大文明的起源与河流的关系 (2)三大世界文明的消失陨落之谜 (3)长江黄河与华夏文明的起源、兴盛 | ||||
媒介:教学课件、在线开放课程、视频。 | 考核与评价:以完全过程评价方式进行目标考核,按100制评定。 | 教师需要的能力: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能力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。 |
表1-4 项目三教学内容与技能要求表
项目三:水文化构筑独特水民俗水思想 | 参考学时:2学时 | |||
项目的任务:理解长江黄河流域孕育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水文化,独特水民俗、水思想 | ||||
学习目标 | 知识目标:认识上古神话蕴含的神秘水文化,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蕴含的水民俗,古代哲学中的水思想,治水先驱的著名治水思想 | |||
能力目标:理解掌握上古神话衍生的一系列人类关注的问题:宇宙起源诞生江河,水造就人类,中华民俗中的水崇拜、古代哲学中的水思想以及治水先驱的水利著作、治水思想,并能将优秀的中华水文化融入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 | ||||
素质目标: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水文化的兴趣,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和文化积淀,提高保护水文化意识 | ||||
学习内容:(1)上古神话衍生神秘水文化 (2)水崇拜主导传统民俗文化(3)传统水思想凝结古代哲学精髓 | ||||
训练项目:(1)长江黄河流域孕育的华夏文明蕴含的丰富水文化 (2)中华民俗中的水文化 (3)古代哲学中蕴含的水思想 | ||||
媒介:教学课件、在线开放课程、视频。 | 考核与评价:以完全过程评价方式进行目标考核,按100制评定。 | 教师需要的能力: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能力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。 |
表1-5 项目四教学内容与技能要求表
项目四:治水先驱书写不朽史诗 | 参考学时:3学时 | |||
项目的任务:传承传统文化,以史为鉴,深刻理解学习和总结古代治水先驱的治水思想、方略及水利精神,并反思现代治水工程兴建和维护。 | ||||
学习目标 | 知识目标:了解治水先驱关于治水立国、变堵为疏、束水攻沙、疏浚并举等治水思想、治水方略、治水精神的发展、传承。 | |||
能力目标:能够以史为鉴,理解掌握古代治水思想、方略与水利精神的智慧,为现代治水提供思考与借鉴,并将优秀理念和文化融入治水管理和建设中 | ||||
素质目标: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水文化的兴趣和投身治水的热情,增加学生在传统治水文化方面的积累,提升传承、发展水文化意识 | ||||
学习内容:(1)大禹——“微禹,吾其鱼乎”(2)王景——“王景治河,千载无患”(3)潘季驯——“以河治河,以水攻沙”(4)靳辅——“疏浚并举” | ||||
训练项目:(1)大禹治水开启中华文明曙光(2)堰流法,河、汴分流与兼治(3)束水攻沙(4)“治河、导淮、保运”治河模式 (5)“疏浚并举” | ||||
媒介:教学课件、在线开放课程、视频。 | 考核与评价:以完全过程评价方式进行目标考核,按100制评定。 | 教师需要的能力: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能力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。 | ||
表1-6 项目五教学内容与技能要求表 | ||||
项目五:治水先驱创造古代水利工程奇迹 | 参考学时:3学时 | |||
项目的任务:以史为鉴,理解掌握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建造的智慧和艰辛,并将其融入现代水利工程兴建和管理中 | ||||
学习目标 | 知识目标:了解治水先驱建造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芍陂、郑国渠、灵渠、都江堰、京杭大运河等的智慧与艰辛 | |||
能力目标:能够以史为鉴,理解掌握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建造的智慧和艰辛,为现代水利工程兴建树立榜样,并能将优秀水利工程建设理念和文化,融入水利工程管理和建设中 | ||||
素质目标: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水文化的兴趣和投身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情,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和文化积淀,提升保护、传承、发展水文化意识 | ||||
学习内容:(1)疏浚芍陂淮水引,安澜古堰稻香存”——芍陂(2)“疲秦之计”建万世功——郑国渠(3)“咫尺江山分楚越”——灵渠(4)“古堰历千年,至今犹伟岸”——都江堰(5)“莫道隋亡为此河,至今千里赖通波”——京杭大运河 | ||||
训练项目:(1)水利工程芍陂、郑国渠、灵渠的兴废(2)都江堰水利工程屹立千年一直在使用的千古奇观(3)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| ||||
媒介:教学课件、在线开放课程、视频。 | 考核与评价:以完全过程评价方式进行目标考核,按100制评定。 | 教师需要的能力: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能力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。 |
表1-7 项目六 教学内容与技能要求表
项目六:人水和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| 参考学时:4 学时 | |||
项目的任务:了解城市因水而兴、因水而衰的历史,认识水与现代城市发展、经济发展的关系,理解人水和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| ||||
学习目标 | 知识目标:了解古代城市曾经因水辉煌、因水湮没的历史和文化,以史为鉴,推动社会走向人水和谐 | |||
能力目标:能够以史为鉴,以史为镜,从城市兴衰中认识水对经济发展的关系,开发利用好水这种绿色能源 | ||||
素质目标: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水文化的兴趣,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和文化积淀,提升保护、传承、发展水文化意识 | ||||
学习内容:(1)干涸湮没古城辉煌(2)节水带动沙漠农业腾飞 (3)黄金水道领跑世界经济贸易(3)两大工程助推母亲河奔向未来(4)“驭水之道”守护城市之魂 | ||||
训练项目:(1)开封、楼兰古城因水辉煌、因水湮没的兴衰历史(2)水与世界经济发展、绿色能源开发(3)城市节水之道 | ||||
媒介:教学课件、在线开放课程、视频。 | 考核与评价:以完全过程评价方式进行目标考核,按100制评定。 | 教师需要的能力: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能力;具备翻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。 |